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优秀教案

2022-04-17 16:15: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优秀教案,下册,年级

《三衢道中》

【教学设想】

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地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山的道上)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能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字古诗 4.反馈:齐读12句。

(设计意图: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那句诗?来汇报一下。 “泛”“添”分别解释成什么?

辩析“泛”的字义,根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 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2)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 添得黄鹂四五声。(而且)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读出心情的变化是第一个层次的朗读要求。) 5.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江南春色? 6.放媒体欣赏江南春色。

7.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

(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诵,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诵,媒体出示:“春天象……”

(设计意图:再次吟诵《春》中的排比句,好似在已掘过的泥地上再掘了一锄,打下了更深的烙印。)

三、回归课文,呼应导入

1.学完了这首诗,老师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自清爷爷写的话,一齐读“春天像……” (跟我们今天学的那几句诗联系得起来的?)

(设计意图:最后再用《春》当中的排比句整合两首诗,找到诗、文中的契合点,进行概括、总结,使整堂课的结构回归一个“圆”。) 2.配乐齐诵两首古诗。 四、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春天的诗。

(设计意图: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cf3012df5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7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