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译者的主体性看唐诗《春晓》的英译本

2022-08-18 08:1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译者的主体性看唐诗《春晓》的英译本》,欢迎阅读!
春晓,主体性,译本,唐诗,译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译者的主体性看唐诗《春晓》的英译本

作者:谈菲菲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8

要:在影响翻译质量的因素中,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唐诗《春晓》Witter Bynner和许渊冲的两译本,试图分析译者主体性对译本的影响。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春晓》;英译本

Witter Bynner,美国诗人,中国文学史学者。他与中国友人一起翻译了不少中国诗歌,其代表作之一便是《唐诗三百首》。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是我国诗歌翻译界最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还要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三美理论是许渊冲先生早期最有代表性的诗歌翻译理论,并且一直指导着他的诗歌翻译实践。 1 译者的主体性

译者的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即翻译主体能动地操纵原本,转换原本,使其本质力量在翻译行为中外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译者的意识形态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必定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其又会影响翻译策略。翻译就是改写和操纵文本以使其符合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目的。翻译中的删减就是典型的社会意识对翻译的影响。 1.2 译者的文化立场

译者的文化立场总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面对不同文化,译者立场不同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也不同。即译者的文化取向可能符合当时社会主流文化,通过翻译来维护现行的文化,如19世纪对苏联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翻译;也可能通过翻译来批判现行文化进行改革,如梁启超翻译的一些政治书目及中西方冷战时期对西方文学作品翻译时的删减和改写。 1.3 译者的动机

任何翻译都不可能没有目的。翻译是一种动机性很强的跨文化活动。翻译动机直接决定了作品的选择和翻译策略。梁启超翻译的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作品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a8ce6e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