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罗瑞璋教案教学设计 招教面试试讲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2022-10-30 15:1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罗瑞璋教案教学设计 招教面试试讲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欢迎阅读!
罗瑞,试讲,开课,教学设计,人教

《夜雨寄北》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并背诵诗

2、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 3、体会诗人思念亲友的真情感

教学重点

1、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 2、体会诗人思念亲友的真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回环之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在唐代诗歌领域,有三位诗人并称为“三李”他们分别是李白、李贺、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今天我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小诗《夜雨寄北》 二、朗读诗歌

1、齐读诗歌,认清字音字形 2、再读诗歌,画出节奏,标出韵脚

(指名上黑板给小诗划分节奏)

3、齐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 4、老师补充写作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玉谿生诗集笺注》。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仕途上被人排挤,潦倒终生。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诵。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夜雨寄北》等。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友人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巴蜀地区,友人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友人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友人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夜雨寄北》写于848年。

5、问题常识介绍:

“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三、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直接看出来? (学生齐答)

明确:这首诗是写给北方的亲友的,从“寄北”一词可以看出。 四、品析诗歌

1、指导朗读这句诗。

①指名朗读“君回归期未有期” ②请学生点评; ③再指名朗读; ④老师范读 ⑤请一学生模仿朗读; ⑥全班齐读。

2、仔细观察这首诗,从字面来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指名发言)


明确:这首诗有几处用了相同的字眼:“巴山夜雨”“期”

3、具体品析两个“期”

1“君可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有何不同? (学生思考并发言。

明确:第一个“期”是指“归期”,是亲友对诗人的期盼。第二个“期”是诗人“未有期”,没有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怅失落之意。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4、具体品析三个“夜雨”

1)标题中的“夜雨” (学生发言)

明确:点名具体的时间和天气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夜雨” ①这句诗中除了“夜雨”外,还提到了哪个意象? 指名回答

明确:巴山、秋池。“巴山"点明诗人所在的具体地点,“秋”点明季节。 ②请根据这三个意象想象一幅“夜雨”的画面,动笔写一写。

(学生在稿纸上写,接着小交流,选出组内优秀的练笔,拿出来全班展示。 ③“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哪个字最为形? 明确:"涨”字

④“涨”这个字除了表示雨大、秋池水多之外,还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生思考发言。

明确:“涨”包含了作者这样的情感:对自己一生不得志的忧郁,对亲友的无比思念。这里又用比喻,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⑤指导朗读“巴山夜雨涨秋池”

(指名朗读——学生点评——再指名朗读——老师范读一学生模拟朗读——全班齐读) 3“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夜雨”

①“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写眼前的还是想象中的景?(眼前的)那么“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巴山夜雨”还是眼前的景吗?(不是,是象中的) ②这句诗其实是和上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构成一幅画面,谁能理解这两句的意思? (自由友言)

示例: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锦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为方便同学们理解,老师可举例:过几天是端午节了,我们现在还在学校上课,可能就会想到端午放假时要回老家看看亲友。此时你是想念他们的。等到端午节时,我们回到亲友身边,并告诉他们:“前几天,我在学校想你的。

③从时间上来看,作者先说“现在”,再说“未来”,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还提到了“现在”从空间上来看,作者先说“巴山”再说“家乡”,等回到家乡时,又提起了“巴山”这在写法上叫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这就叫“回环”。时空上的回环。 ④指导朗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自由朗读:自愿试读;请学生点评;再指名朗读;老师范读;请一学生模仿朗读;全班齐读。 五、齐读《夜雨寄北》小结课堂内容 六、拓展阅读

1、写一写

“唐诗素描”是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用自由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的一种诗歌鉴赏形式。请你用自己生动的文笔,给《夜雨寄北》中的任意一句,来一幅文字素描吧!示例(第二句):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到了。雨淅淅沥沥的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寂的夜晚。 ,它们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2、试比较这首《夜雨寄北》和杜甫的《月夜》《月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a0931655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