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论”:《葬花吟》两个英译本赏析

2023-01-02 15:1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美论”:《葬花吟》两个英译本赏析》,欢迎阅读!
三美,译本,赏析,两个,花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美论:《葬花吟》两个英译本赏析

作者:杨琼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4

要:诗歌是文化的载体,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形式,长期以来,诗歌的译入与译出层出不穷,然而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难度最大的。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为理论指导,对《红楼梦》中的诗词《葬花吟》的三个英译本加以简单分析。 关键词:诗歌;翻译;三美论;葬花吟

作者简介:杨琼,女(1989.3.1-),籍贯:河南郑州,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翻译与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2013-14--01 1、引言

《红楼梦》中一百多篇诗词里,《葬花吟》可谓最经典的一首。本文选取了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的译本进行比较,并简单分析了许渊冲先生的译本。杨戴译1版文更加注重对原文的忠实再现,更多地采用直译的手法;霍克斯的译本则在用词上有增有减,更偏重于意译手法的使用;而许渊冲的译本则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入手,旨在呈现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诗歌与其他的文学形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用来吟唱的,强调节奏感,要朗朗上口,自然流露强烈的真情实感。关于诗歌翻译的标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国内译界比较推崇的翻译思路莫过于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原则,即音美,形美,意美,其实这也是诗歌本身就具有的特质。本文将从三美原则出发,对以上提出的三个译本加以对比浅析。 2、《葬花吟》三个英译本浅析及对比

许渊冲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享有译林奇才的美誉。许先生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为我国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所提出的三美论更是令广大翻译学习者受益匪浅。杨宪益与戴乃迭所译的红楼梦可谓是中西文化的合璧,译作中大多采用直译的方法,表达准确直观。霍克斯的译作也是广为流传的一部,其中意译的痕迹更多一些。接下来就着重依据三美理论对三个译作中的音美,形美,意美加以分别浅析及对比。 2.1 “意美在译作中的体现

《葬花吟》这首诗词在总体上是一种哀伤凄恻的氛围,从诗中的一系列动词便可以明确读出其中蕴含的悲伤之情,如谢、消、断、惜、漂泊、怜、恼、葬、落、亡等。原诗中选用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系列意象也无一不在透露着伤怀,例如落絮、葬花人、血痕、青灯、冷雨、花魂鸟魂等。这种充满了哀怨,哀伤,凄惨,凄艳的意境美在三个译作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译文中,上述悲戚氛围的对应词汇及各种意象词都可以找到,例如许先生在译作中运用的一系列动词:falldiesruesemptygrievessearregretremainburywither等等。名词意象的翻译也是无比出彩,如:bowers greendrops of blooddim-litcold rain,等。这些词语在译文中的出现,同样营造出一个凄美悲凉的意境。在杨宪益与戴乃迭的译作中,这一系列意象词的对应翻译也十分契合,如“fademournsfallen”等,有些地方还巧妙地将原作中的动词转化为名词,不仅意境美丝毫没有减弱,在音韵美上也达到了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原诗中除了表达一种哀怨的情愫以外,也夹杂着黛玉对感情的期盼,如原诗中第三十七和三十八行两句诗: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许先生将其译为“I long on wings to flywith the flowers to the end of the earth and sky.”译者将“on wings”这一短语巧妙地移至前面,不仅加以强调,还和后文的“sky”形成押韵,充分显示了译者炉火纯青的翻译技巧。在杨宪益先生与戴乃迭女士的译作中,这两行诗的处理为“I long to take wing and fly with the flowers to earth’s uttermost bound在动词的选用上和许先生的一致。而霍克斯将其翻译为“And I wished I had wings to fly after the drifting flowers across the sky”前两个译本中到天尽采用了介词“to”,而霍克斯的译本中用的是“across”,我个人认为更为巧妙,因为“to”这个介词通常带有指向性,这个词的选用让人产生的感觉是直达目的地,而没有了中间过程的感觉,而“across”经过、穿过的意义,让人不禁联想到飘飘女子随风伴着漫天飞花悠悠远去的意境。

2.2 音美与形美在三个译作中的体现

整体看来,《葬花吟》一诗为七言诗,只有两处例外,看起来这样似乎不够整齐,其实这种于整齐划一之间突出两三行的写作手法恰恰是为了有助于感情的表达与传递。在形美的把握上,三种译本采用了一致的手法,以诗译诗,将原诗五十二行划分为四行一节,共十三节。 诗歌翻译中 音美即音律节奏的美感,音美的展现就是原文的音韵、节奏最大程度的重现,当然这种重现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是灵活多变的,而非一成不变的。这里就对原诗前四句进行简单地分析。 花谢花飞飞漫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这四句诗构成了七言绝句,其中第一、二、四句压尾韵“an”音,许渊冲先生将其译为:As flowers fall and fly across the skiesWho rues the red that fadesthe scent that diesSoftly the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gossamer floats over bowers greenGently the willow fluff wafts to broidered screen. 在这个版本中使用的押韵是两行转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诗味盎然,第一句中的flowersfall,和fly三个词压头韵,第二句中的ruesred也是压头韵,第三句中的green为了和第四句中的screen韵,译者特意将bowers前置,可见为了达到音美,译者煞费苦心。而杨宪益和戴乃迭以及霍克斯的译本也分别注意到了诗词音韵美感的重现,杨戴版本中使用了ABCB的韵律模式,而霍克斯的版本采用的是AABB的模式。虽然都与原作不一致,但是绝对的对等并不存在,三位译者的翻译已然十分优秀。霍克斯和许渊冲的译本所采用的AABB韵式更加朗朗上口,杨宪益的译本韵式虽然较为松散随意,却也有自身的规律,别有一番风味。 3、结语

通过对《葬花吟》从形、音、意三美进行简单的对比赏析,不难发现,诗歌翻译的确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无论是形式,还是音律,原作的美妙都是难以完全再现的,意境美更是难以把握传达。尽管困难重重,可是三位译界大师凭借高超的技艺,再现了原作大部分的美感。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孔祥立.“三美论:《红楼梦》诗词翻译的理想标准[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7):12

[3]王宏印.红楼梦诗词曲赋英译比较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d8a91c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